
地处洞庭湖西滨的汉寿县,是洞庭湖区蓄滞洪区关键节点,长期面临耕地分散低效、水利设施老化、汛旱灾害频发、产业发展受限等多重挑战。为系统破解这些治理难题,自2024年底起,汉寿县立足区域实际,构建并实施了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机制。目前,试点区域7000亩示范片区的综合治理工作已全面完成,初步实现了防灾能力、耕地质量、产业效益与农民收入的同步提升,为长江中下游类似区域的综合治理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汉寿实践”。 面对以往部门职能分割、工作力量分散的困境,汉寿县坚持高位统筹,凝聚治理合力。该县创新采用“双专班引领、多部门协同、全渠道筹资”模式。由县委书记、县长共同担任组长的改革试点工作专班负责顶层设计与整体推进。该县设立涵盖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等22个部门的专业执行专班,确保任务精准落地,有效打破部门壁垒;通过建立“日结账、周调度”跨部门协同机制,高效解决了土地复垦、杆线迁移等难题。多元化的筹资模式,结合全过程资金绩效管理,为相关改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治理过程中,汉寿县注重科技赋能,显著提升治理质效。该县运用GIS技术搭建耕地质量监测平台,推广智慧灌溉系统,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灌排效率提升30%。无人机巡查的引入,使项目区管护效率提升40%以上。该县创新实施“近剥近用、即剥即用”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机制,累计剥离优质表土10万立方米用于新增耕地,使土壤肥力恢复周期缩短30%。同时,该县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程序,全程阳光操作,群众参与度与满意度均超过95%。 汉寿县还将耕地整治与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有效激活了增收动能。该县通过“小田改大田”模式,整合零散地块,建设标准化农田,已累计完成耕地提质改造7000亩,新增可利用耕地433亩;依托年产值达11亿元的蔬菜产业,将耕地置换与现代产业园建设紧密结合,打造万亩连片标准化蔬菜示范区,强化“汉寿蔬菜”品牌,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集群模式;构建的“土地流转分红+合作社利润返还+自主经营收益”多元增收体系,使示范片内农民年人均增收1325元。 汉寿县关于构建并实施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机制的系统性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综合效益:项目区防洪排涝标准由5年一遇提升至20年一遇,抗旱保证率由70%提升至90%,年均减少灾害损失超百万元;通过提质改造与新增耕地,有效稳定并优化了耕地布局与质量,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更有力支撑。目前,汉寿县已形成“专班统筹、科技赋能、群众参与、市场反哺”的有效治理体系。下一步,该县将持续深化改革,完善长效机制,力争到2029年实现新增耕地1万亩的目标,全力打造全域协同发展的新标杆。 来 源:常德日报 一 审:刘晓燕 二 审:周海燕 三 审:张智峰
编 辑:傅莹莹
责编:傅莹莹
来源:汉寿县融媒体中心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常德市胸痛中心全域覆盖与质量提升基层巡讲走进汉寿
【视频】汉寿新闻2025.10.27
【视频】汉寿新闻2025.10.24
2025年度汉寿县政法系统领导干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全面履职勇于担当政治轮训班开班
【视频】汉寿新闻2025.10.23
【视频】汉寿新闻2025.10.22
【视频】汉寿新闻2025.10.21
下载APP
分享到